上辈子
李霅很快收到了李适之的回信,信中,李适之第一次对李霅做出了肯定。
他夸赞李霅尽管只是一个底层的官员,但眼界宽广,竟然能对远在千里的东都洛阳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,所说的情况属实,谷水洛水常年泛滥,确实是他刚上任就要面对的问题,但对李霅所说的三处大堤还未曾了解,他会去看一下。还鼓励李霅除了民生,更要多了解一下政局变化。
李霅在深受鼓舞的同时,也同时确认了李非所言的正确性,心中一下有了底气。
于是,过了一个月,李霅便再次写信给李适之,将李非的建议,诚惶诚恐的写了上去。
动用内库,修筑堤坝,一旦皇上震怒,就不是丢官那么简单的事情。
信发出后,李霅心中一直惴惴不安。
将情况告诉李非后,李非这次倒没有显现出一丝慌乱,反而安慰李霅,说让李霅安心等待父亲升官的消息。
李适之再次回信,信中竟然没有责怪李霅,只是平淡的说了下他正在考察河道分部及往年的水文情况,至于从哪拿钱修河堤,不是李霅操心的事儿,以后不要再提,让李霅安心自己的政务。
此事算是尘埃落定,波澜不惊。
转眼入冬,经过短短半年的治理,新政确实发挥了作用,渭南的粮食产量一下子较以往同期产量提高了三成,真正做到了颗粒归仓,财政的亏空大幅减少,道观里香火鼎盛,也出现了几位有名望的得道高人。
一切看起来欣欣向荣。
一日大雪,有人过来呈递公文,李霅和弟弟李非正在县衙处理公务,李非顺手接了过来。
公文内容是赈灾,由中书省下发的行文,由于去年长安周围同时遭受水灾,饥民遍地,朝廷担心入冬之后很多人不能耐受冻饿之苦,准备下拨一批粮食。
李霅看过后正要批阅入库,却被李非阻止了。
“咱们渭南今年丰收,粮食尚有盈余,该安排的已经全部安排了,这些粮食咱们可以转运至其他灾区,这样可以减缓朝廷压力,对你以后应该也有好处。”
李霅对李非给出的意见十分重视,稍作思索,立即就听从了李非的建议。
李非的敏感性是足够的,他刚看到公文,立即就让哥哥再给父亲写一封信,让哥哥问一下这些下拨的粮食从何而来,由谁征集调拨。
很快,李适之回信,说去年关中久雨,长安粮食存量不足,皇上准备移驾东都洛阳,而裴耀卿征调江淮粮赋,疏通漕运,并建立粮仓,稳定了局势,今年已经升任侍中,拜左相,公文就是由他发起的。
明白事情原委之后,李非立即调阅了自己接受来往公文的记录。然后给李霅说道:
“哥哥,这批粮食,咱们转送给长安县。”
李霅不解。李非解释道:
“之前和你共事的鄠县县令裴怀德已经调任长安县令,和咱们有过公文来往,也算是同僚,他是裴耀卿的远亲。咱们这粮不能白送,得让人知道才算是好事。”
“你怎么知道?”李霅很诧异。
“咱们离开鄠县之前,我已经打听清楚了,这不算是什么秘密。”
李霅一听,更觉的李非心思缜密,滴水不漏,立即着手开始写信。
很快,裴怀德回信,感谢之余,对李非当年的超前决策仍然赞叹有加,并专门强调鄠县水灾一事,对他自己调任长安县令也有直接的助力。
目的似乎已经达到了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下辈子
自从第一次注意到那个粉色连衣裙的女孩子,李飞就觉得有些魂不守舍了。
正值青春大好年华,谁不春心萌动,李飞当然不会例外。
可自己出身农村,家境贫寒,再加上自己身上的担子并不轻松,时间紧迫。他很清醒的能认识到,在大学期间他没资格在感情上面浪费太多的时间。
但情感这东西,谁能做到铁石心肠。他越压抑自己的内心,越是难以克制那股冲动。
图书馆成了他必须要去的地方,还好,那个女孩子也经常去,李飞不敢坐的太近,每次都远远的坐在角落里,每当看书累的时候,就凝望着她的背影,脑子里泛滥着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。
哪怕有一天看不到,心里就感觉空落落的。
就这样空耗了一个月,坐在图书管理,李飞的心思根本静不下来,看书的效率也一下子低了不少,他也想静下心看书,但内心的挣扎根本不受控制。
终于有一天,当李飞走进图书馆的时候,已经没有什么空位,独独在那个女孩子旁边,剩下了一个。
李飞心中一阵狂喜,飞快的从书架上拿了一本书准备过去,但当他走近的时候,整个人却迟疑了下来。
这是一种他从未有过的胆怯,心都快从嗓子眼跳出来了,双手甚至有些颤抖。
正在犹豫的时候,看到另一个男生似乎也看到了这个空位,正向这边走,李飞心一横,直接两步跑上前,挨着她坐了下来。
第一次这么近,甚至能闻到她头发上飘过来芳香的洗发水味道。
李飞强装镇定,打开了书本,至于树上写的什么完全不重要,他的心思完全不在上面。
在李飞坐下的时候,那个女孩子转头看了一眼,表情没有任何变化,然后转过头去一个人静静的翻阅着。
但对于此时的李飞来说,每一秒都是幸福的。
许久过后,李飞狂跳的心终于有了点平复,他用余光看了下女孩子读的书,内容他很熟悉,好像是通史类的书籍。
最起码有共同的爱好,李飞心想。
就这样过了一个小时之后,那个女孩子简单收拾了一下,起身离开了。
与此同时,李飞一直悸动的心一下子平静了下来,第一次离她这么近,尽管只是一个照面而已,李飞却觉得无比幸福。
她应该不是历史学科的学生,李飞没有在同系的大教室里见过她,甚至是不是和他一起入校的新生都不知道,李飞想打听,又害怕遭到别人的耻笑,就没问。
晚上熄灯后,李飞躺在自己床上,辗转反侧,想了很多。学校里这么多学生,她那么漂亮,绝对追随者众,自已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没什么出彩的亮点,主动去结识大概率会碰一鼻子灰,自取其辱。
她那么爱看书,不像是校园里其他那些活泼的女生,跳舞唱歌什么的一件不拉下,也就是说,她应该和自己一样,对自己的学业比较上心。
那么,想引起他的注意,只能靠自己学业上的努力,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。
这一刹那,李飞想通了。
他要拿出高考前那一年的尽头,在新学期的期末,让她知道自己的名字。
生活有了目标,李飞躁动的心灵,一下子平复了许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