萧云樱问了孩子们是怎么被找回来的。
村长大概的说了说。
原是运送孩子们的船在下一座城池停留了一天半的时间,采买了一些东西,才被官兵追上了。
萧云樱问道:“可否查出是谁买了这些孩童?”
村长摇摇头:“这个,倒是没问。”
“这样啊……”
她还想着要能找出是谁买了这些孩子,说不定能把之前被拐卖的孩子们找回来呢。
因是快到晌午的饭点了,那两家人表示了自己的感激便都离开了。
最后送走了娘家人,萧云樱回了灶间做午饭。
吃下午的时候,萧云樱带着郑云晚去了蔬菜大棚和自家的地走了一圈,顺便介绍给其他长工们认识。
回来后无事可做,她拿出笔墨纸砚在待客厅里画了几张衣裳图样。
郑云晚在一旁津津有味的看着,目光渐渐的从纸面移到了萧云樱的脸上。
目光太过热烈,萧云樱不得不停下笔问道:“在看什么?”
郑云晚的脸泛起了红晕:“我,我在看云樱姐画图,真好看。”
萧云樱悠然一笑,低头一边继续画着图,一边道:“我上次见你写字还尚显生疏,要不要练练字。”
郑云晚签卖身契的时候,那字写的和骆芯写的差不多。
不过以她的条件,能认几个字已是不易了。
郑云晚有些惊讶:“我可以吗?”
“这有什么不可以的?”
“可是……他们都跟我说,姑娘家读书认字没用的,说女子无才便是德……”
“又来了。”
萧云樱放下笔道:“这句话可不是他们想要你知道的那个意思,意思是女子若是没有才学,就要看她有没有品德。
上一句是男子有德便是才,这话是希望一个有为的男人,要以德行为主,以才干为辅的意思。
这两句话都是为了强调品德的重要性,而非让人轻视才干学识。”
郑云晚有些恍然:“原来是这个意思。”
萧云樱把画好的图纸铺开晾干:“我个人认为,读书认字还是很有必要的,可以增长学识,开阔眼界,让人明白很多道理,不过还是看你个人意愿。”
郑云晚踌躇道:“可是,我都这么大了……”
“这有什么的,活到老学到老嘛,只要你想学,多大都不算晚。
也不用舍不得那几张纸,你要是认得字多了,以后还能帮我记个东西什么的,能帮上我的忙我也不算亏。”
云樱姐的意思是想让她认字的……
郑云晚鼓足了勇气:“那我学。”
自己不是个聪明的,她怕写不好,学不会,浪费买纸张墨条的铜板。
不过既然云樱姐想让自己学,那自己一定会学会的!
萧云樱去自己房间,拿了一套笔墨纸砚,和一摞自己之前练习繁体字时抄的千字文回来,递给了郑云晚。
“家里没有适合女子用的字帖,你要是不嫌弃,先用我以前写的字练练手感,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我。”
郑云晚翻看着她从前写的字:“云樱姐的字写的真好看。”
萧云樱把晾干的衣裳图样收了起来:“随便写写罢了,等你练好了,写的字一定比我写的还好看。”
郑云晚知道这是哄她的话,但从萧云樱嘴里说出来,她就是喜欢听。
等到晚上准备睡觉时,萧云樱才想起来,骆竔要回来的事还没跟家里人说。
她揉了揉额头:“这脑子,还真是不记事。”
只能明日再去跟爹娘说一声了。
次日,晌午之前,萧云樱都没腾出时间出门。
先是杨婶子带着方柔,拿了卖搓衣板的账过来,非要给她分红。
杨家本就是干的木匠活,有几间宽敞的空屋子,专门用来存放木料和家具。
他们家紧赶慢赶的做了不少搓衣板,堆满了几间屋子,没有详细的个数,大概估摸着有两千多个。
杨婶子把记账的纸递给萧云樱:“云樱啊,你杨大叔虽然识得几个字,但也只限于自己的名字和一般的契书内容,对于记账着实一窍不通。
他们一开始人少的时候还能记一记,人一多就乱了套了,就最后那些一起让人包圆了才写了凭证,算得数可能有些差距,但婶子不会让你吃亏的,你放心,给你的只多不少。”
萧云樱拿起桌子上的几张纸,看着前面几张都是画了一排排的圆圈。
后面的圆圈越来越潦草,再后来没有圆圈了,只写了日期,和卖了多少铜板。
最后一张的契书,应该是被南方的商户包圆了,每个便宜三十文,以一百七十文的价格全部卖给了对方。
她在心里估摸着算了一下,这批搓衣板大概卖了有四百多两银子。
萧云樱放下记账的纸:“这搓衣板卖的还算不错,恭喜婶子了。”
杨婶子从怀里拿出了银票推了过去:“还是托你的福,这是咱们说好的分红,你赶紧收着。”
萧云樱展开银票,是两张一百两的。
她心里暗道,这杨家还真是舍得。
自己也算是没看错人。
她没有完全推辞,拿了一张,把另一张推了回去。
“杨婶子,这分红我拿了,不过不用这么多,这一百两就足够了。”
“这怎么行,咱们当初说好对半分的。”
萧云樱把银票叠好放在一旁:“哪有对半分的道理,那桐油什么的,都是杨大叔他们买的,木料是杨大叔他们上山砍的,做是你们做的,卖也是你们卖的,本钱是你们出的,辛苦活都是你们干的,我只是动动嘴皮子,怎么好意思要一半的分红。”
何况这所谓的分红,怕是连本钱也没减去。
“云樱啊,你别跟婶子推辞了,这搓衣板本就是你的东西……”
此时大门处传来了询问的声音,遮住了杨婶子的话。
“云樱啊,你在家不?”
萧云樱急忙把银票和记账的纸放在一起塞进杨婶子怀里。
她把留下那一百两放进怀里:“婶子别和我推辞了,赶紧收起来,我家来人了。”
财不露白的道理杨婶子也是懂得,没有多言语,把银票收好才回身看向门口。